深耕镇江热土书写金融担当南京银行镇江分行助力地方高质量发展
金山网讯 2025年上半年,南京银行镇江分行紧扣时代发展脉搏,始终坚守“责任金融 和谐共赢”的企业文化,聚焦地方民生和产业需求,深耕科技金融、绿色金融、普惠金融、养老金融、数字金融 “五篇大文章”,将金融“活水”精准滴灌到地方经济的“毛细血管”,从科创企业的“创新燃料”到绿色项目的“低碳引擎”,从小微商户的“及时雨”到银发群体的“暖心守护”,再到智慧镇江的“数字引擎”,助力镇江产业升级、民生改善、生态保护的同时,以扎实的社会责任实践,成为与城市共成长的“金融同行者”。
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,而科技金融则是激活创新动能的“关键燃料”。南京银行镇江分行深耕科技金融,通过专注专营的模式,为镇江科创企业架设起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“资金桥梁”,让创新成果加速落地生根。
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:截至2025年6月末,该行累计服务科创企业超600家,投放科技贷款近120亿元,专精特新企业服务覆盖率近53%,数字的背后,是对“科技自立自强”战略的坚定践行。
对于科技企业而言,“轻资产、重研发”的特性,往往让其在融资路上步履维艰。南京银行镇江分行创新构建“双直通车”服务体系,做好科创金融的“贴身管家”。“投贷联动科技金融服务直通车”整合行内资源与外部投资机构,为早期项目提供“股权+债权”组合方案,不单单关注企业的财务指标,更看重技术壁垒、团队实力与市场前景。丹阳开发区某医疗科技公司曾因“只有厂房没有产品”而陷入传统融资困境,该行专业团队及外部创投机构专家深入调研其核心技术后,确定了股权投资比例不高于1%+综合授信1000万元的投贷联动方案。如今该企业已实现活体检测认证产品量产,“把论文变成产品,多亏了这及时雨”,企业负责人的感慨道出了众多科创企业的心声。
“知鑫服务直通车”则让知识产权“活”起来。针对科技企业“专利多、抵押少”的特点,该行联合专业评估机构建立知识产权评估体系,将专利、商标等转化为可融资资产。某新能源企业凭借其知识产权获得该行800万元贷款,成功突破产能瓶颈,这种“软实力变硬资产”的模式,已成为镇江科创企业成长的“加速器”。
平台搭建同样不可或缺。近日,由该行承办的第十届“创客中国”镇江区域赛落幕,20个涵盖高端装备制造、生物医药等领域的项目同台竞技,最终“46系列大圆柱动力电池壳体材料预镀镍钢带”项目脱颖而出,获得一等奖。这场以“四链融合”为主题的赛事,不仅为优质项目对接省级资源,更让金融服务与产业需求精准咬合,推动“专精特新”企业培育,为镇江产业升级注入新动能。
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。南京银行镇江分行以绿色金融为笔,在镇江的生态画卷上描绘出浓墨重彩的篇章,助力这座城市走好“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”之路。截至2025年6月末,该行绿色金融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幅度达32%,见证着该行对绿色发展的持续投入。
镇江的田野与鱼塘,正上演着“光伏+”的绿色奇迹。在某“农光互补”项目基地,牛舍已见雏形,屋顶的光伏板即将整齐排列,每年预计可向电网输送3376万千瓦时清洁电力,相当于节约标准煤1.1万吨,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.8万吨。这一项目的推进,离不开该行7000万元基本建设贷款的支持。“既不耽误养牛,又能发电赚钱,还能保护环境,这金融支持真是暖到了我们心窝里。”项目负责人的话朴实而线亩的鱼塘上,另一番绿色图景正在展开。某“渔光互补”项目中,光伏板在水面上形成“蓝色矩阵”,年发电量超1亿度,可供3万户家庭使用一年;水下则养殖着甲鱼、鲈鱼等水产,实现“上可发电、下可养鱼”的立体效益。该行发放的2亿元基础设施建设贷款,让这一模式从图纸变为现实,每年减少的碳排放相当于种植5.6万棵树。
创新产品让绿色发展更有动力。今年年初,南京银行镇江分行向某电气有限公司发放江苏省首笔“产品碳足迹挂钩贷款”,将贷款利率与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绑定碳足迹值越低,利率越优惠。“这不仅是资金支持,更是倒逼我们降碳的催化剂。”企业负责人表示。目前,该行已与5家园区签订《绿色园区合作协议》,推动分布式光伏、节能改造等项目覆盖镇江全域,让绿色成为城市发展的鲜明底色。
金融“活水”小微企业是经济的“毛细血管”,南京银行镇江分行以普惠金融为纽带,将金融“活水”引入产业链末梢,让每一家小店、每一个工坊都能沐浴阳光。截至2025年6月末,该行普惠金融贷款较年初增长14%,该行用实实在在的金融支持,守护着城市经济的“烟火气”。
镇江电动车市场的繁荣背后,曾藏着商户们的“成长烦恼”。2025年15月,全市电动车销量达4.2万辆,销售额1.3 亿元,但经销商们面临库存周转慢、账期长、门店升级缺资金的难题。该行深入调研后,联合市场协会推出“电瓶车商户贷”,凭借“放款快、利率优、还款灵活”的特点,该行已为10余户电动车商户授信超500万元。“20万元贷款到账,我终于能进一批新款车型,还能把门店翻新一下。”润州区某销售部负责人笑着说道,他的笑容里,满是对未来的期待。
“续贷难”曾是小微企业的“心病”,该行2014年推出的“鑫转贷”产品,历经6次迭代后给出了完美答案。该产品实现“一次提交材料、长期有效”,线上化操作让企业足不出户即可续贷,累计服务超200户,转贷金额超14亿元。镇江某光电科技公司专注汽车大灯芯片研发,因应收账款滞后无法足额还贷,该行主动为其办理“鑫转贷”,无需筹资即可续贷,“资金链不断,我们才能安心搞研发。”企业负责人的感慨,道出了众多小微企业的心声。
针对不同行业的“个性化需求”,该行量身定制解决方案:为制造业企业提供设备融资租赁贷款,助力更新生产线;为农业合作社推出“苏农贷”,支持规模化种植;为科技型小微提供知识产权质押贷,让创新有底气。“鑫e小微”产品更依托大数据,实现“扫码申请、线上秒批”,累计服务我市中小微企业883户,用科技力量让普惠服务触手可及。
人口老龄化背景下,南京银行镇江分行以养老金融为依托,用有温度的服务,守护着“银发一族”的幸福晚年。截至目前,该行服务个人养老金客户近万户,上线家网点获评“江苏银行业文明规范服务适老网点”,用细节彰显责任,让养老金融既有力度,更贴近银发群体的心。
走进南京银行镇江分行任何一家网点,“尊老关怀区”的标识格外醒目。老花镜、放大镜、轮椅等设备随时可用,应急药箱里备着常用药品,爱心座椅旁贴着温馨提示。“这里的服务比家里还贴心。”78岁的张大爷常来该行网点办理业务,该行厅堂工作人员会全程陪同老人进行业务办理,也会耐心指导他使用手机银行大字版,“不用担心操作不来,他们比孩子还耐心。”
适老化服务不止于网点。该行组织员工走进社区、老年大学,通过案例讲解、情景演练普及防诈骗知识,累计开展宣教活动50余场,覆盖老年人超2000人次。“以前总怕养老钱被骗,听了他们的讲解,我懂得的金融知识和防诈骗知识多了,心里也就踏实多了。”社区居民李阿姨的话,道出了老人们的心声。
南京银行镇江分行对养老产业的支持同样不遗余力。该行向5家养老用品企业发放贷款,支持其生产心肺复苏仪、呼吸机等设备;向1个养老综合提标升级项目投放专项贷款,助力养老中心改造升级。“金融支持让我们能为老人提供更专业的服务。”某养老机构负责人表示,其新增的康复器材,已服务老人超300人次。
数字化浪潮下,南京银行镇江分行以数字金融为抓手,用科技赋能服务升级,让金融与生活场景深度融合,为“智慧镇江”建设添砖加瓦。今年上半年,该行落地智慧物业、智慧商铺等场景项目6个,上线个,用数字技术重构金融服务形态。
校园里的数字化变革生动而具体。在镇江某学校,该行主导的“小飞鸽平台”让学校教育管理更高效:老师可发布作业通知、共享教学笔记,家长能实时查看缴费信息、与老师互动,“以前交学费要跑银行,现在手机上点一点就行,还能看到孩子的作业反馈,太方便了。”一位家长的话,道出了场景金融的价值。
政务与民生领域,数字化服务同样亮眼。该行“鑫e政务平台”对接政府部门,实现社保查询、公积金提取等业务线上办理,累计服务市民超5万人次;为某物流公司落地对公货车ETC业务,让车队通行效率提升40%;智慧食堂系统覆盖3所学校、2家企业,让订餐、支付更便捷。这些场景的背后,是该行“金融+场景”生态圈的持续构建,目前累计落地场景项目已达35个。
技术创新让服务更高效。该行推出的RPA流程机器人,能自动完成报表生成、数据核对等重复性工作,效率提升6倍;将资产担保债务融资工具与数字人民币融合,用数字人民币归集募集资金,发挥其“零手续费、秒到账”优势。“数字金融真是省时又省力。”某企业财务负责人的体验,正是该行数字化转型的鲜活例证。
扎根镇江11年,南京银行镇江分行始终践行“让金融增益普惠社会”的使命,在扶贫济困、公益宣教、生态保护中传递温暖,累计与20余家街道、社区结对,用责任担当书写金融机构的社会价值。
爱心助学是南京银行镇江分行的“传统项目”。每年开学季,该行员工都会走进贫困家庭,送去助学金、学习用品,累计资助学生超300人次;参与“梦想小屋”建设,为单亲家庭孩子打造温馨卧室,“谢谢叔叔阿姨,我终于有自己的书桌了。”孩子的笑容,是最珍贵的回报。
无偿献血传递着人间线年上半年,该行组织员工前往镇江市中心血站,开展无偿献血活动。通过献血信息录入、血压测量、验血、献血等流程,共有25名员工踊跃报名参加,最终成功献血量达6900毫升。截至目前,该行已连续6年组织无偿献血活动,6年来累计献血人次共计158人,献血总量48080毫升。今年初次参加献血的新面孔说道:“这个输血袋,可以为有需要的人送去希望,是让爱流动的美好诠释。”
绿色公益传递生态理念。该行连续多年组织“公益植树”活动,在世业洲种下“南京银行青年林”,累计植树超5000棵;开展“绿色金融健步行”,呼吁低碳生活,用实际行动为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写下生动注脚。
深耕镇江,不负热土。南京银行镇江分行以金融“五篇大文章”为笔,以社会责任为墨,在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画卷上,持续书写着金融机构的担当与作为。未来,该行将继续扎根这片土地,用更优质的服务、更创新的产品,与镇江共成长、共繁荣,让金融的光芒照亮城市发展的每一个角落。(蒋丽莉 廖斯恩 冯曙光)